今日新闻:颜料何以动人?作品何以感人?空有一腔热情与爱意成为不了伟大的艺术家。
艺术家与观者的交流离不开恰如其分的绘画语言。在初执画笔的十年中,梵高理解吸收了丰富的养分并逐渐形成了富有感染力的绘画语言。梵高画中的形、色、笔触等因素,令人印象深刻。
这周,来自中国美院的小高将为大家解析两种梵高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叠罗汉”和“排排坐”。
VAN GOGH
梵高的
“叠罗汉”
有不少岩石平衡艺术家运用“叠罗汉”的技巧,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头叠加在一起,达到微妙的物理平衡。
而梵高利用“叠罗汉”的手法来表现生命的激情。明快短促的笔触叠在一起,就像在做“叠罗汉”的游戏。
梵高在《夕阳下的播种者》中描绘了一位农民在阿尔勒麦田里沐浴着金色余晖播种的场景。太阳明丽炽热,天空与麦田也变得耀眼。远处的麦子整整齐齐,而近处的耕地则显得丰富而厚重,这恰恰是运用了叠加的油画语言。
梵高用丰富的颜色层层渐进,层层叠加,表现了地面由于阳光照射而斑驳的模样,烘托出了这个饱蕴生命力的劳作场景。
夕阳下的播种者
创作于1888年
现藏于荷兰库勒-慕勒博物馆
柠檬黄的天空、放射状的太阳光芒、色彩丰富的耕地,还有傍晚轻松的氛围,无不让观者为之触动。
VAN GOGH
梵高的
“排排坐”
在甘肃省张掖的丹霞地貌中,大自然巧妙运用了“排排坐”的纯色并置技巧,在山谷间绘画出了一片斑斓。张掖丹霞中,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色彩层层交错。
而梵高画面中的纯色并置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形成错觉,让人看到未经调和的间色,而是通过纯色的强对比表现强烈的情感倾向。
梵高对色彩具有超强的感受力与掌控力。当他想要表现某个暗部时,不是单纯变化明度即素描关系,而是通过色相与纯度即色彩关系的变化来达到画面效果。
《麦田群鸦》中,黄灿灿的麦田亮得晃眼,而湛蓝的天与黑色的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群低飞的乌鸦迎面而来。画面中充斥着不安与恐惧,仿佛死亡即将到来。
麦田群鸦
创作于1890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这一手法又如《夕阳下的播种者》中丰富而精彩的土地。梵高没有选择大面积直接使用深褐色和土黄色来表现暗部的耕田和残梗,而是选择橙色与蓝色这一组对比色的并置来降低整个视觉上的纯度和明度,同时保留了很强的丰富性。
《夕阳下的播种者》局部
地面底部大面积的暖色上,饱和的暖橘色与冷色调的钴蓝小笔触穿插并置。因为笔触点缀细小,即便是没有含在画面里的颜色也不刺眼。观者眯起眼睛来看,整体的偏冷色块与远处麦子和天空构成的暖色块对比形成一个暗部,画面和谐一致,丰富而不混乱。
其实,色感较好的人也能看到梵高所看到的颜色。放下理所当然,带着敏锐细致又满怀爱意的目光再去观察,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更多惊喜。
总结
“叠罗汉”和“排排坐”都是油画技法的一种体现,是油画语言的一部分。技法是画家使用材料的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对成就一幅作品来说,技法应该服务于画面内容的需要,并且能使画家尽可能恰到好处、令人信服地表达他所要表达的信息。
梵高的画层次丰富,用色大胆,笔触跳跃。用细小的颜料轻轻触碰画面,有马赛克式的镶嵌感。但梵高更随意动感的笔触表露了这位艺术家的一颗敏感躁动的心。
《星月夜》
创作于1889年
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星月夜》是他在圣雷米疗养院时所画,整幅作品都由小笔完成。旋转的云和天空,流动的笔触,都经过他的细心观察与精心安排。
他用小笔将颜色按压到画面上的过程,不是小心翼翼的,而是仿佛用铁锤甩上画布,激情四射,动感十足。这一切仿佛将不安、郁结、狂躁的情感都撕碎,洒在每一笔颜料中。
从梵高的绘画语言中可以读懂,他并不满足照抄景色,而是愿意将自己浓郁的情感倾注到画面之中。而我们对技法语言的探讨,实际上也不囿于具体完成一幅画的方式,而是对艺术本质的一种探究。